《天官赐福》穿越300年历史,百年戏楼正乙祠重新开放,为“会馆有戏”增光添彩

《天官赐福》穿越300年历史,百年戏楼正乙祠重新开放,为“会馆有戏”增光添彩

三年前,北方昆曲剧院接管了正一寺剧院。4月19日晚,一场戏《天佑百姓》穿过300年历史的烟云,低沉的昆曲唱腔萦绕在古朴典雅的雕梁画栋间,拉开了正义寺剧场改造的大幕。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区北昆曲剧院承办的正一派庙会演出《会馆有戏》,不仅开启了北京演艺新空间,也创新了具有美好意蕴的文物保护、活化和利用方式。

沉浸式体验昆曲

位于西城区前门西河街220号的正一派寺庙剧场,是原殷浩厅,也是中国最古老、基本保存完好的纯木制剧场,被称为“中国剧场的活化石”。它的名气不仅源于它悠久的历史,还在于它在中国戏曲表演史上的浓墨重彩。百年来,梅兰芳、谭鑫培等著名戏曲艺术家都曾在这里,你我都曾登上舞台,见证它的繁荣与辉煌。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正一派寺庙,也让中国戏曲几百年的发展史有了感觉和触动。

在正一派庙堂剧场的开幕演出季中,选择了四部历史剧登台演出,分别是驻场剧《天佑百姓》、剧场版《牡丹亭》、挂壁版《同伴》。其中,驻场剧《天佑百姓》为剧场量身定制,作为开幕式剧首次亮相。这一版的《天佑百姓》,既沿袭了昆曲和中国传统庆典文化的审美魅力,又结合了时代审美和剧场古韵进行创作改编。烟雾、多媒体等舞台手段也为古朴的剧场增添了现代感。尤其是《园中一梦》,因为表演感动了观众,距离颇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城市里已经有8个公会在“玩”了。

作为“会馆有戏”的系列演出,之前也推出过不少“小而精”、“小而美”的演出。提前选择场地条件成熟的湖广会馆、颜料会馆作为试点,推出“相约湖广”“相约颜料”系列演出。临汾会馆、福州新馆、台湾会馆也将陆续上演。正一派复馆之际,梅兰芳纪念馆、国保寺、正一派联合打造了“会馆有戏”系列剧目,正一派的《遇见梅兰芳》、《寻梅花园》、《茶馆》、《天佑百姓》等节目轮番上演。目前,全市已有8个行会推出了“带戏行会”系列演出。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戏曲艺术的聚集地。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行会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赋予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城区有31个行会被列入依法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范畴。在挖掘辖区现有行会资源的同时,西城区依托自身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纪念馆和可利用文物资源,推出蔡京西城春季演出季,在梅兰芳纪念馆、国保庙、正一寺剧场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打造主题鲜明、内容多样、功能各异的沉浸式演出业态,并将持续下去。

戏班进会馆旧址演出,是首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制定推进文艺团体演出进会馆旧址的工作方案,重点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充分发挥会馆旧址在保存城市文化记忆、促进老城整体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经过深入调查,将正一寺剧场移交给北方昆曲剧院进行修缮、运营和使用。依托传承了600多年昆曲艺术的正一派寺庙,同时充分发挥中轴线的文化功能,呈现戏曲艺术的意境之美,让会馆为代表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未来,北京将推进旧城保护和复兴,因地制宜创作推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传统审美和灵活表达的新剧,发挥会馆作为新剧入口和新人舞台的重要功能。同时,继续探索“会馆有戏”常态化演出机制,举办古戏场戏剧演出季,开展戏曲公益讲座和文化沙龙,开发“会馆有戏”微旅游路线,不断打造市民周边文化圈、艺术圈,提升“会馆有戏”的品牌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nfkjsb.iv-field.com/6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下午9:40
下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下午9:46

相关推荐